碧沙岗公园三民亭——承载一段血与火的革命历史_当前简讯
2023-05-06 10:12:11 来源: 中原网
关注河南热线

行走郑州,读懂最早中国。

几千年前,古人种下文明之火,中华文明的熊熊火炬在中原大地延续。 如今,古老的建筑伴随着城市的成长,在时间长河的映衬下,承载着不同历史时期的人文特色。


(资料图)

中原网以“行走郑州,读懂最早中国”为题,在二十四节气里,寻迹×手绘郑州古建筑,品碧瓦朱檐间流露着的独特韵味,寻隐藏在文化遗产里的智慧与美。

三民亭

书写“碧血丹心”的革命史诗

碧沙岗公园是郑州市建园历史最悠久的公园,它承载着一段血与火的革命历史,书写了一部碧血丹心的革命史诗。

郑州碧沙岗公园前身是北伐战争时期冯玉祥将军为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阵亡将士修建的烈士陵园旧址。1928年8月竣工,冯玉祥将军取“碧血丹心,血殷黄沙”之意,将陵园命名为“碧沙岗”,并亲笔书写刻石镶嵌在陵园北大门及西大门。

说到碧沙岗公园,就不得不提到里面的标志性建筑——三民亭,寓意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

为秉承伟大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的临终嘱托,冯玉祥在“民族、民权、民生”新三民主义纲领引领下,特意将陵园中轴线上以品字形布局修建的三座纪念亭以民族、民权、民生命名,并在亭内安放了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石碑。

▲郑州市文物局 王羿 摄

民族亭位于陵园中轴线中心,亭内存放着刻于1927年9月的烈士陵园落成纪念碑。正面是冯玉祥亲书“碧血丹心”四个大字,三面是冯玉祥所撰长达730字的碑文,竖行、阴刻、魏笔字体,盛赞了北伐战争中国民革命军取得的辉煌胜利。文革中此碑碑文被磨去,仅存碑体,后据郑州博物馆于1958年抄录的碑文补写。

▲郑州市文物局 王羿 摄

民权亭位于民族亭东侧,亭内立有刻于1928年8月的缅怀北伐烈士纪念碑,碑座呈六角形,碑体、碑座均为青石刻制。

▲郑州市文物局 王羿 摄

民生亭位于民族亭西侧,亭内祭北伐阵亡将士郑州公墓文纪念碑立于1936年清明节,冯玉祥将军率原所属北伐高级将领鹿钟麟、宋哲元、张自忠、于右任等人由宁专程来郑祭奠北伐阵亡将士英魂所撰。

▲西流湖公园北区的几株太平花开放 马健 摄

5月6日是立夏节气。

立夏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七个节气,也是夏季的第一个节气,表示孟夏时节的正式开始。

立夏是标示万物进入旺季生长的一个重要节气。

时至立夏,万物繁茂。

立夏表示告别春天,是夏天的开始,因此又称“春尽日”。

立夏

宋·陆游

赤帜插城扉,东君整驾归。

泥新巢燕闹,花尽蜜蜂稀。

槐柳阴初密,帘栊暑尚微。

日斜汤沐罢,熟练试单衣。

天文现象

立夏之日,水星视赤纬最北23°19′,天王星合日,天王星在太阳背后,不可见。太阳视黄经45°,太阳视赤纬+16°20′。

现行根据太阳在回归黄道上的位置确定节气,当太阳到达黄经45度时为立夏节气。

▲西三环陇海路立交桥 马健 摄

气候变化

立夏节气的气候特点之一,是阵雨雷雨过程明显增多。

景象:福州以南地区为夏季,东北和西北的部分地区为春季。

气温:中国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在18至20℃,且南北差异较大。

降水:长江中下游和华南在5月中旬的雨量增大,华南进入了前汛盛期。

生物:万物繁茂,蛙类动物多出,农作物进入生长旺季。

▲郑州植物园内绽开的莲花 尹金凯 摄

立夏三候

初候蝼蝈鸣;二候蚯蚓出;三候王瓜生。

《逸周书·时讯解》有:“立夏之日,蝼蝈鸣。又五日,蚯蚓出。又五日,王瓜生。”

在这时节,青蛙开始聒噪着夏日的来临,蚯蚓也忙着帮农民翻松泥土,乡间田埂的野菜也都彼此争相出土日日攀长。

▲郑州植物园内绽开的莲花 尹金凯 摄

民间习俗

迎夏仪式

“立夏”的“夏”是“大”的意思,是指春天播种的植物已经直立长大了。

廿四节气反映了四时“气”的变化,气的变化关系到自然节律变化,立夏阳气渐长,万物随阳气上升而茁壮成长。

古代,人们非常重视立夏的礼俗,在立夏的这天,古代人们有举行迎夏仪式。

尝新活动

立夏习俗里有所谓的“见三新”,就是吃些这个时节长出来的鲜嫩物儿。

“三新”指新熟的樱桃、青梅和麦子。人们先以这“三新”祭祖,然后人们尝食。

立夏秤人

立夏吃罢中饭还有秤人的习俗。

人们在村口或台门里挂起一杆大木秤,秤钩悬一根凳子,大家轮流坐到凳子上面秤人。

司秤人一面打秤花,一面讲着吉利话。

立夏秤人会对阿斗带来福气,人们也祈求上苍给他们带来好运。

▲西三环陇海路立交桥 马健 摄

喜欢夏天的光照,风的气息,蝉的鸣叫,夏天里的一切样子,我们都会喜欢。

夏天带给我们的所有风景,都是浪漫至极的。

谁会不期待夏天呢?

联系记者 编辑:刘丽雅
责任编辑:hN_0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