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义乡村:党员干部做暖心事、说暖心话,北山口镇人居环境大变样
2022-03-10 18:27:05 来源: 郑报融媒
关注河南热线

郑报全媒体记者 李晓霞 巩义时报 吴瑞霞

2022年以来,巩义市北山口镇以打造“干净、整洁、清爽、美丽”的人居环境为目标,成立工作专班,村支部书记担任“清洁指挥长”,建立工作推进机制,制定行动方案,集中整治“六乱”、开展“六清”,推广实行“门前三包”,明确村民维护人居环境的义务,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提升村民自治水平,掀起人人参与人居环境集中整治的热潮,全镇人居环境得到明显改善,群众的幸福感不断提升。东风村15组的变化被很多人看在眼里。

3月9日上午,记者行走在位于西湾沟的东风村15组,乡土气息扑面而来,鸟叫声增添了那道沟的灵秀之韵。沟中间是一条水泥路,两旁是错落的民居,家家门外干净整洁,群众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记者了解到,15组有60户群众,317人,4名党员,是东风村的移民,全部来自大山深处。“原先的西湾沟可不是这个样子的,家家户户门外不仅堆放杂物,有的门外还搭有鸡窝,不治理不行了。”该村的副村长郝润田介绍说。

说暖心的话,做暖心的事,这是记者在15组听到次数最多的一句话。2月14日,村民组长邓淑爱组织召开环境治理动员会,第二天一大早,就开始挨家挨户喊人,“说实话,刚开始,群众不是太积极,第一天,我和几名党员、群众在干活。后来慢慢多了,最多时候,一天参加义务劳动的群众有50人。真是男女老少齐上阵,让人感动。”

期间,邓淑爱给群众准备了口罩、手套,还利用组里微信群发劳动时的照片,对表现好的及时表扬。她说:“也没啥先进经验,也就是广泛宣传,做好动员;带头干,真正融入到群众中间;多做暖心的事,多说暖心的话。”

漫步在近500米长的西湾沟里,偶尔有鸡鸣狗叫声传来,但农户门外,未见到一个鸡窝、狗窝。有几户人家的院墙外栽有葡萄树,看样子有些年头了,正在发芽吐绿。西湾沟的大美之处就在于原汁原味,无明显打造痕迹。沟里有几孔在“7.20”期间出现安全隐患的窑洞,已被封堵,外边的场地干净,不见一点杂物。

前期,15组共清理大垃圾集存点5处,清理垃圾共计300余方。

70多岁老人李聚周感慨万千:“从原来的脏、乱、差,到现在的干净整洁,环境变了,住着也舒心,队长是真操心了。”71岁的丁变玲老人每天都会把门外打扫得干干净净,“大变样,看着也舒服,保持好,人人都有份。”

该村党总支书记王新峰介绍,15组是他们村最早开始环境治理的两个组之一,“因为是移民组,群众都是从山里出来,尤其是老年人,卫生习惯不好改,基础条件差,但也是发动群众好、治理成效好的生产小组。下一步打算是,在3大片平整出来的空地上栽上绿化树,种上花花草草,村里也会积极申请扶持资金,在小游园打造,路面升级、排水设施完善等方面予以支持和帮助。”

西湾沟的出口处,视野开阔。面前就是水系工程项目,与镇政府所在地北山口村隔河相望,观光桥、高速铁路等就在不远处。邓淑爱的愿望是,在改变居住环境的同时,在出口处的空地上为老人们建一个活动中心。她表示:“我不仅是村民组长,也是一名党员,按照党员联系户制度,我分包了12户群众,给他们送了‘连心卡’,督促他们参与环境治理是其中的一项重点工作。作为党员,要敢于担责,今后,我还要和群众站在一起、干在一起。”

像东风村15组这样已经干出成效的村庄还有其他村。随着党员联系户制度和网格化治理的进一步深化,北山口人居环境治理工作正在步入“快车道”,生态、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前景可期,党员干部和群众心连心,“做暖心的事,说暖心的话”并不是一句空话,记者看到,群众脸上的笑容多了,人居环境正在大变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