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区司法局:“开门三件事”助力全面依法治区加速奔跑
2022-04-01 16:37:52 来源: 郑报融媒
关注河南热线

郑报全媒体记者 鲁燕 通讯员 冯海明 张婷 文/图

阳春三月,中原大地春风拂面。

走进郑州市中原区须水镇村民“李老倔”老两口刚搬进来的新家,尽管房子不大却让人赏心悦目,浅绿色的墙面显得清新柔和,刚刚安装好的投影仪正播放着电视,暖气融融,客厅小阳台上的十几盆花木郁郁葱葱。

当得知大家的来意后,他一阵大笑,说现在自己心情舒畅,生活美满,儿女孝顺,“钓钓鱼,养养花是俺生活主旋律”。

而今天,让“李老倔”有如此的“幸福感”,和所在的中原区司法机关开门“办实事”,而且聚焦办好“民生微实事”有很大关系。

全域化营商环境评价 郑州中原区位居全省54个市辖区第二名

采访中,风趣的“李老倔”似乎有意“显摆”地带领记者参观了他们的卧室、厨房、甚至卫生间,幸福满足的笑容一如楼下的迎春花。

和“李老倔”一起变化的还有中原区司法局给出的一组数据——相较2019年,2021年区法院案件受理量下降24.4%。公安分局非警情类纠纷下降27.4%。在2021年河南省首次开展的全域化营商环境评价中,中原区总体得分83.73,位居全省54个市辖区第二名。郑州市政法委联合媒体重点向全省推广中原区法治建设先进经验。

中原区以上的变化是怎样实现的?

紧抓“关键少数” 划定依法行政红线

做好法治政府建设从顶层设计,对年度重点工作做出具体部署,建立分工明确、责任明晰的组织领导机制,确保高质量落实。重大行政决策,遵守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等法定程序;将学法用法纳入政绩考核;深入推行行政执法 “三项制度”,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

法治乡村建设 让尊法护法生根发芽

“闯红灯是违法的,爸爸不能这么做”。3月9日一大早,正是上学上班高峰,在中原区伊河路上的一个路口,乘坐爸爸电动车的幼儿园小朋友嘟嘟(花名)的高声“呵斥”,不但让他的爸爸红了脸,同时也让几个蠢蠢欲动的闯红灯者打消了违法的冲动——中原区扎实有效的法治乡村建设润物无声。

中原区每年都出台新一年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要点,持续不断地推进法律进校园、进企业、进社区,构建社区法律服务志愿者队伍及“法律明白人”体系。利用一个公共法律服务中心,14个公共法律服务站,151个公共法律服务室,及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工作制度,使群众在身边、在家门口就能得到精准有效的法律服务。同时大力开展普法宣传,在不足两年的时间内开展“民法典宣传”“平安建设”“送法进基层”等主题的法治宣传活动3000余场,普法讲师团200余次场。利用三级公共法律服务平台接待群众来电、来访、咨询1万余人次。许多人从开始的被动学法到后来主动地守法、用法。2020年林山寨街道百花社区被评为第八批“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

办实事化解矛盾 让群众的笑容更灿烂

千头万绪的事,说到底是千家万户的事。

邻家小狗拉我家门口了……

单元门前下雪积水了……

孩子在小区内被电动车撞着了……

在郑州市中原区,群众遇到类似问题往往都会想到:“去司法所、去调委会!”

中原区聚焦办好“民生微实事”,重点解决生活细微处的问题,定纷止争,化解矛盾,切实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首先健全三级人民调解,产生推选调委会(中心)主任165名、副主任67名,委员503名,专职人民调解员445名,兼职人民调解员253名。充分调动人民调解员的工作积极性,培育出28名“金牌调解员”,为基层稳定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此外,全面开展了排查整治突出问题,坚持定期排查、专项排查、重点排查相结合,妥善化解各类矛盾纠纷。仅2021年,三级民调组织共调解矛盾纠纷5650件,调成5493件,涉及金额6000余万元,未发生一起因调解不及时导致的民转刑案件。

中原区委全面依法治区办公室副主任、司法局局长樊志锋表示:“法治兴则区兴,法治强则区强。实践中要做到政府依法行政,群众守法护法,矛盾化解于萌芽,实事办好,好事办实,不弃微末、久久为功,这就是中原区全面依法治区的心得和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