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义市二十里农贸市场购物大环境——老百姓眼里的大民生
2022-03-17 16:38:10 来源: 郑报融媒
关注河南热线

郑报全媒体记者 李晓霞 巩义时报 吴瑞霞

“以前来这,不是人挤人,就是车挤人,现在好多了,整齐、干净、有序,心情都舒畅了。”日前,50多岁的郝大姐站在巩义市二十里农贸市场的水果摊前,感慨道。作为土生土长的巩义人,郝大姐觉得,这个全市最大的集批发、零售为一体的农贸市场,是作为老百姓生活中烟火气最浓的场所存在的。“俺乡下人习惯叫‘菜市场’,除了年轻人,谁没有‘菜市场’情结?现在大型商超也不少,但好多人还是喜欢来这里购物。”

市场的入口处,小喇叭循环播报着进入市场前要自觉扫健康码、戴口罩,值守人员也耐心引导老年人登记。自动测温方便、快捷,减少了人员聚集。郝大姐记忆中的6个进出入口,按照疫情防控要求只开放两个,记者看到,无论是商贩或是消费者,都能自觉佩戴口罩。

所有摊位井然有序,场地干净整洁,商贩们一边用心经营,一边收获舒适感。顾客则一边消费,一边体验贴心的服务。

“爱心驿站,每一站都是家”。再往前,监督岗、公平秤几个大字格外醒目。值班的李师傅是二十里铺村村民,在市场里工作快20年了,他每天都要填工作人员体温检测登记表,除了详细记录时间、姓名、性别、年龄、身份证号、上午下午的体温等,还要做好市场秩序的监督员。除此之外,爱心驿站还提供复秤、开水等服务:“今天来了两个农村的老太太,让把买的水果再称一下,一看没有缺斤少两,开开心心地走了。我发现,有纠纷、来复秤的人是越来越少了,随着气温升高,来接开水的倒是越来越多,有商户也有顾客,也都能自觉排队。”李师傅很欣慰。

据了解,二十里农贸市场始建于1994年,目前拥有商户300余户,七个经营区域,分别是蔬菜批发区、干调副食区、水产品区、豆制品区、生熟肉区、活禽区、日杂区。日交易额在百万余元以上,是巩义市最大的批发零售农贸市场。

这么大一个市场,平时是怎样管理的呢?据该村党总支书记董宪安,副书记、市场负责人董建勋介绍,市场工作人员共有22人,通过分区域管理,责任到人,具体负责消防安全、食品安全、疫情防控、环境卫生等方面的工作。尤其是2022年以来,市场、摊位内的卫生死角被彻底清理,以“办群众满意市场”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我们严把食品、消防、防疫三大关,市民都愿意来这里消费。还将持续动态完善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依托党员联户制度、网格化治理等健全管理机制,确保市民能放心购物、安全购物。”

郝大姐还说,过去来“菜市场”有“两怕”,一怕鞋湿、二怕气味。“以前过春节、家里来客人都是来这里买菜,早上天不亮就起床,挤不说,转一圈下来,鞋湿了,尤其是家禽区,气味大,孩子都不愿意来,俺都是赶紧买了就走,一分钟都不想多待,饭都是回家再吃。”现在却是一脸喜色:“环境好、货品齐全,早市批发,其他时间零售,错峰管理挺好的,人不挤、地不湿、无异味,就像逛超市,这里可比超市的品类多了,自然愿意多逛会儿。”

记者还看到,除了防疫知识,食品检查安全溯源等数据在大屏幕上也显示得清清楚楚,时间+户名+品名+抑制率+是否合格等数据,让消费者一目了然。

而这一切,都建立在安全诚信的基础上。在该市场,四星级文明商户创建也开展得如火如荼,据统计,2021年,共表彰四星商户52户。显眼位置的市场平面图及安全风险四色示意图、红黑榜公示和评选标准等,也使老市场焕发出新生机。

董宪安表示,下一步,该村将以市场为中心,商业为抓手,依托地理优势发展商铺店面出租、写字楼等,有效利用资源资产资金,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2022年,村集体收入计划达到426万元。